微信号:chinalenglian

扫一扫

关注中冷联盟官方订阅号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建设跨国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已印发实施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华社

2019-11-23

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实施。


广西将按照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强化枢纽组织能力、支撑网络高效运行、加强产业融合联动的总体思路,构建“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发展空间格局,其中将打造南宁面向东盟国际物流枢纽。 


力争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主通道各条通路在广西汇集,与北部湾港口、沿边口岸顺畅衔接,便捷开展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与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国际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及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跨国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提供“冷链卡航”等物流服务



《规划》要求,提高重点产业物流组织化水平,建设跨国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内陆重要枢纽,打造跨国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建立规模优势和成熟模式。


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加快冷冻冷藏库、恒温恒湿库等各类设施和冷链分拨配送中心建设,满足自产和进口农畜产品、水产品等冷链物流需求,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生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及城市配送中心等衔接联动,提高物流时效,确保全程不断链。


加强冷链物流对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服务支撑,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沿通道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加强冷链技术与标准推广应用。


《规划》提出7项重大工程,其中就冷链物流工程提出在东兴、凭祥等边境口岸,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沿海港口,南宁、百色、柳州、桂林、梧州、河池、贺州、玉林等主要产区,集中布局一批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专业化冷链设施建设,建设北海国际农商冷链产业小镇、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跨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国际冷链物流基地等。


开通北部湾港至东盟国家的冷藏集装箱海上“穿梭巴士”,开行北部湾港、凭祥口岸至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冷链班列,鼓励企业提供“冷链卡航”等物流服务,打造多路径冷链物流大通道。


布局“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空间


《规划》提出了“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空间布局,即打造国际海铁联运主通道,建设国际铁路、公路联运辅通道“双通道”,建设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柳州、桂林、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等国家物流枢纽“六枢纽”,培育国际海铁联运物流产业带、北部湾港航物流产业带、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物流产业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物流产业带等“四轴带”,以及拓展铁路口岸门户、水运口岸门户、公路口岸门户、航空口岸门户“多门户”。 


在“六枢纽”方面,广西将打造南宁面向东盟国际物流枢纽,加强国际海铁联运主通道与国际铁路、公路联运辅通道衔接,建设南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鼓励各类设施集中布局、集约化发展。 


从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上看,南宁市成为广西唯一被列入名单的城市,定位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提出,南宁要依托陆港型物流枢纽,加快集装箱海铁联运市场培育、货源集聚、班列集结和物流企业进驻。依托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联动本地及周边产业聚集区,重点面向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建材、特色农业等产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将南宁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发展南宁机场面向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航班,强化空陆联运,支持国际快递、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发展等。 


以南宁为核心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开放门户


《规划》将国际海铁联运物流产业带列为“四轴带”之一,届时将依托南宁国家物流枢纽,聚集制造业、商贸业物流服务资源。同时将以市场为主体,组织开行南宁直达北部湾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采用小编组、钟摆式运输组织模式,逐步增加班列密度;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组织中心,依托南宁、柳州、百色等物流枢纽,为重庆、成都开行至北部湾港的联运班列做好沿途货物集散转运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还将拓展陆海空立体开放门户,将以南宁为核心,支持桂林、北海为国际游客提供配套国际航空物流服务,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开放门户。 


南宁多个项目被纳入重点工程


《规划》重点提出推进陆海新通道物流重大工程,明确物流通道畅通工程、现代物流枢纽工程、国际多式联运工程、国际贸易提速工程、物流服务平台工程、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工程、消费升级物流配套服务工程等7项重点工程。 


在涉及南宁的重点工程中,在物流通道重点工程方面,有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南昆铁路威舍至百色段增建二线、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南宁至钦州至北海段)项目、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包括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建设等铁路项目;将加密南宁至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航线,打造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推动实施南宁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南宁机场T3航站楼等。 


在物流枢纽重点工程方面,广西将推进南宁吴圩空港物流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等货运场站建设。 


在国际多式联运重点工程方面,广西将建设南宁区域性铁路班列集结中心;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中国—东盟公铁联运冷链物流等多式联运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在生活物流配套服务重点工程方面,广西将在南宁等主要产区集中布局一批冷链物流基地;开通北部湾港至东盟国家的冷藏集装箱海上“穿梭巴士”,开行北部湾港、凭祥口岸至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冷链班列,鼓励企业提供“冷链卡航”等物流服务,打造多路径冷链物流大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

(2019—2025年)


桂发改经贸〔2019〕979号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与东盟之间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以产能与贸易合作为核心的国际经济走廊。为发挥我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作为交通、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提升物流服务经济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9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双向开放区位优势突出。我区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衔接交汇点,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区域和西南最便捷出海口,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占据沿海、沿江、沿边独特区位,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关键区域,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物流业,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2.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较好。2018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52.51亿元,在西部地区排名第4位,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9.7∶45.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增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稳定增长。


3.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区加强港口、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以及场站设施的物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发展多式联运打下了良好基础。出海、出省、出边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不断提高,运输能力显著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内已贯通东部黔桂/焦柳—湘桂—黎钦、西部南昆—南钦两大铁路通道,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5亿吨和290万标箱。



4.物流服务能力加快提升。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新业态迅猛崛起,冷链物流等领域快速发展。已沿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北部湾港至重庆、贵阳、兰州、成都、昆明、宜宾等8条海铁联运班列,2018年累计开行1154列,运送集装箱超过5.8万标箱。北部湾港已开通外贸航线24条,至新加坡班轮实现每周2—3班常态化运行,至香港班轮实现双向天天班。口岸通关效率大大提升,2018年12月我区口岸进口与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在全国排名第5和第11位。邮政快递分拨中心日处理能力达到900万件,快递与包裹处理量达到171025万件。



5.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政策支持物流业健康发展。自治区积极推进土地、财政、税务、价格、海关等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及班轮运营、物流和通关费用、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建设服务于通道的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经贸大数据平台。渝桂黔陇4省区市合作共建通道的省级协调机制已正式建立,为通道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初步机制保障。


总体来看,我区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物流业基础条件较好、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区及通道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有待扩大规模、转型升级,物流现实需求不足,配套服务保障能力不强;二是通道沿线区域发展协调性、产业关联性不强,我区作为通道上重要枢纽节点,资源集聚与整合能力较弱;三是全区及通道沿线物流业整体布局不完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与瓶颈,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新模式新业态刚刚起步,难以适应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发展的要求。


(二)面临形势


1.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物流需求规模扩张。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近年来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东南亚地区为重点拓展国际合作空间,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地区发展、释放内需潜力,深化与东盟各国合作、扩大经贸往来,必将产生旺盛物流需求,推动沿线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壮大。


2.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动物流服务重点转变与结构升级。顺应发展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居民消费升级、生态约束增强等变革,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由出口型物流转向进出口双向对流,从生产性物流服务转向兼顾生产与消费性物流服务,加快提升服务供给质量,调整运输结构,提高组织效率,实现高效、绿色发展。


3.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供应链物流高效组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物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产业组织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创新物流技术、业态、模式,构建现代供应链。通过通道化组织、一体化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支撑内陆地区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4.承载重大战略引领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承载中央“三大定位”新使命,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沿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物流服务范围,为我区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搭建更广泛、更开放、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区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按照我区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依托枢纽提升运营组织,依托通道扩大辐射范围,依托网络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形成我区物流业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支撑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把我区建设成为物流设施网络化连通度高、通道化组织效率高、一体化服务水平高、资源整合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枢纽经济带动力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门户和国际供应链物流组织中心。


(二)基本原则


1.内需导向、双向开放。顺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大众消费发展新趋势,以内需扩张升级对国际国内物流需求为牵引,加快我区物流业发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现物流双向联通,扩大国际国内、海向陆向全方位对外开放。


2.区域协同、高效组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通道沿线及腹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要素合理流动,打造区域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物流组织方式,优化通道沿线开发利用格局。


3.创新引领、融合联动。深入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区域协同的物流体系共建与联动发展模式,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营机制和统一市场,加强政策创新。鼓励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推广,促进物流与制造、流通、金融、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项目建设,扩大市场开放,优化政府在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市场监管、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作用,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与沿线省区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国家政府间的协调,推进规则标准和重大事项的协同。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20年,初步建成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1—2个国家物流枢纽,铁路货运通道能力总体适应需求,公路网络连通度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线,以国际铁路联运、公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空陆联运等为支撑,一主多线的多式联运体系,口岸通关效率达到较高水平。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营,运量达到20万标箱,北部湾港口资源整合与分工协作初见成效,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500万标箱。我区与通道沿线省区市共同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公共信息平台投入运行。


2.中远期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我国至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陆路运输大通道形成有效衔接,初步建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的整体框架,建成5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多国、多区域协同运作的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基本成熟,集货规模、组织效率、通关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海铁联运班列双向开行密度进一步增加,运量达到50万标箱,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实现与海南洋浦港、广东湛江港协调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运行顺畅。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门户和国际供应链物流组织中心。


3.远景展望。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主通道各条通路在我区汇集,与北部湾港口、沿边口岸顺畅衔接,便捷开展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与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国际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及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三、空间布局


按照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强化枢纽组织能力、支撑网络高效运行、加强产业融合联动的总体思路,构建“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发展空间格局。



(一)“双通道”——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大动脉


1.打造国际海铁联运主通道。以南宁市为中心,南北双向辐射,向北贯通西南、连通西北、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以北部湾港为门户,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自贺州经梧州、玉林至铁山港(北海)出海口四条通道,打造陆海国际海铁联运主通道。加快建设主通道上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柳州等国家物流枢纽以及百色、玉林等关键物流节点,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


2.建设国际铁路、公路联运辅通道。依托南宁,向北衔接陆海联运主通道,向南以凭祥边境口岸为门户;依托百色,向北衔接陆海联运主通道,向南经靖西,以龙邦边境口岸为门户,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国际铁路、公路联运辅通道。通道以铁路干线为骨架、公路集疏运网络为支撑,与中南半岛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规划与建设衔接,实现互联互通。



(二)“六枢纽”——强化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带动


建设以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柳州、桂林、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等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枢纽体系,加强枢纽之间的联动,鼓励依托通道开展跨区域协同物流组织。


1.打造南宁面向东盟国际物流枢纽。加强国际海铁联运主通道与国际铁路、公路联运辅通道衔接,建设南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鼓励各类设施集中布局、集约化发展。依托陆港型物流枢纽,加快集装箱海铁联运市场培育、货源集聚、班列集结和物流企业进驻。依托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联动本地及周边产业聚集区,重点面向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建材、特色农业等产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依托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扩大西部地区与东盟地区间贸易流通。加强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对陆港型物流枢纽的业务支撑与融合。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将南宁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发展南宁机场面向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航班,强化空陆联运,支持国际快递、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发展。


2.依托钦州—北海—防城港海陆联运枢纽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升北部湾港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及辐射区域提供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物流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完善港口后方物流基础设施与集疏运体系,推进北部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建设,推进通道沿线南宁、柳州等无水港建设,加强与东盟地区园区联动和货源整合,培育进出口双向对流的物流市场需求,支撑铁路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国际班轮航线延展加密。


3.推动柳州制造业联动物流枢纽转型升级。发挥柳州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建设陆港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加强与重庆、北部湾港双方向、多路径铁路干线连接,强化与汽车、机械、冶金、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制造业联动,为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提供国际联运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支撑。


4.培育桂林国际旅游商贸物流枢纽。依托国际旅游胜地的优势,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与粤湘黔交流合作,重点发展旅游商贸、农产品、康养、医药、电子信息物流。


5.强化防城港(东兴)枢纽口岸优势。扩大东兴与中南半岛陆海连通,做大做强口岸贸易,建设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创新东兴口岸枢纽与南宁国际枢纽、北部湾港口枢纽的合作方式,以生鲜类产品和跨境电商为重点,发展陆海联动的专业物流、特色物流,拓展互市贸易+全产业链县域经济模式的发展空间。引导跨境公路运输、水陆联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与国际铁路联运、铁水联运合理分工,共同培育壮大国内国际市场。


6.提升崇左(凭祥)物流枢纽开放水平。依托凭祥口岸,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与南宁枢纽的联动,协同组织货源,支撑我国西部至中南半岛国际集装箱班列的开行,衔接中欧班列,打通东盟至我国西南西北和中亚地区的陆路物流大通道。发展国际公铁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完善分拨、配送等业务功能,拓展贸易、金融、信息、供应链等增值服务。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三)“四轴带”——培育融合发展物流产业带


1.国际海铁联运物流产业带。依托陆海联运主通道,以我国西南西北至东盟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为核心业务,构建国际海铁联运物流产业带,主要服务于我区及我国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依托南宁国家物流枢纽,聚集制造业、商贸业物流服务资源,依托柳州国家物流枢纽,聚集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物流资源,培育通道沿线集装箱海铁联运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丰富业务模式,拓展增值服务。


2.北部湾港航物流产业带。以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枢纽为重要支点,以临港产业为支撑,以港航物流和国际海铁联运中转服务为核心业务,打造北部湾港航物流产业带,着力扩大海陆双向辐射,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内需消费、产业转移与国际国内产业联动布局。优化钦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强班列组织,发展海铁联运一体化物流服务,围绕北海港、防城港大宗散货物流,强化港口储运集疏能力。深入腹地,扩大北部湾港内陆集散物流业务规模,逐步培育国际中转业务,拓展航运服务、市场交易等增值服务功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


3.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物流产业带。依托国际铁路联运辅通道,以我国西部地区至中南半岛国际铁路联运为核心业务,建设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物流产业带,主要服务于我国与东盟地区间的产业联动与消费需求。推动凭祥、南宁、龙邦枢纽联动,对接重庆、成都枢纽,发展国际铁路联运,带动沿线物流、贸易、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东兴、友谊关、龙邦等口岸贸易,发展跨境公路运输,完善物流配套服务。加强沿边口岸之间产业联动与物流协作。


4.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物流产业带。充分发挥国家级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人力资源、产业集群和“东融”门户的优势,以玉林、梧州、贺州为重点,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大湾区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建设衔接新通道的重要生产基地。沿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物流服务范围,建设联通贺州、梧州、玉林、铁山港(北海)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物流产业带。主要服务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产业与东盟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内的产业联动与消费需求。围绕产业园区、重要市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带动沿线物流、贸易以及智能制造、大健康、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



(四)“多门户”——拓展陆海空立体开放门户


1.铁路口岸门户。拓展凭祥铁路口岸功能,加快中越铁路东兴铁路口岸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开放重要门户。加快南宁铁路口岸建设,完善铁路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强与凭祥、龙邦口岸的衔接,协同提升集装箱跨境班列的通关效率。


2.水运口岸门户。提升钦州、北海、防城港水运口岸辐射能级,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向开放关键门户。依托沿海大港、沿边口岸和西江黄金水道,完善和提升连接西南中南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及沿线内陆港所在地口岸合作,创新通关模式,推进国际海铁联运通关一体化。


3.公路口岸门户。推进友谊关、东兴、峒中(里火通道)、水口、龙邦、平孟等公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口岸核心能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陆上开放多元化门户。加强与内陆铁路、航空等口岸衔接协作,提供一体化通关服务。


4.航空口岸门户。以南宁为核心,支持桂林、北海为国际游客提供配套国际航空物流服务,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开放门户。加快实施防城港机场。促进南宁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支持桂林、北海为国际游客提供配套国际航空物流服务。扩大东盟生鲜产品经我区航空口岸进口规模。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物流与产业空间融合联动


1.统筹物流与产业的一体化布局。推动物流与相关产业发展空间相互融合,运作环节相互支撑,形成一体化布局、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以我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内的重要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物流服务支撑。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重要枢纽等,创造低成本、高效率、广辐射、服务便利等物流条件,加快产业集聚。加强通道沿线境内外产业园区之间的物流服务衔接与协同,以国际供应链支撑跨国产业链建设。


2.加强产业集聚区的物流设施配套。在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梧州、玉林、贵港、贺州、河池、崇左等资源性产业、制造业、商贸业等聚集化程度较高地区,围绕大型厂矿、产业园区、重要市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建设大型储运、专业仓配、联运转运等设施,推进铁路进园区工程,鼓励企业配建公路港。


3.提高物流枢纽的产业集聚能力。重点以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引导物流要素和产业集聚发展。以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吸引具有规模化物流需求、辐射半径深达内陆与海外的产业集聚。以南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推动与东盟产能合作、国际产业分工、对外贸易合作等项目落地,打造南宁临空经济核心产业示范区。以柳州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整合铁路资源、产业资源,吸引优势关联产业。以东兴和凭祥等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扩大贸易规模,支持发展跨境产业。


4.强化境内境外园区的物流联动。利用我区与东盟相关国家产能与贸易合作机制,嵌入物流组织,为境内境外园区开展产业分工协作提供国际供应链服务支撑。重点将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中泰崇左产业园、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纳入通道物流服务网络,拓展园区辐射范围。依托境外园区加快海外物流节点布局,推进多式联运转运中心、区域分拨中心、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设施建设,与国内物流服务加强业务协同。


(二)提高重点产业物流组织化水平


1.打造现代制造业国际供应链。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河西工业区、柳北工业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玉柴工业园、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东(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百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千亿级以上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重点聚焦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机器人、增材制造、云计算、卫星导航、石墨烯和通用航空等新兴先导产业,提供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物流服务,按照分布式生产、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发展精益物流,开展跨国、跨区域生产性物流组织,构建国际供应链,支撑相关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2.强化对消费内需的物流服务支撑。围绕南宁、桂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以消费内需为市场导向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对接西部地区消费市场,扩大我区优势商品、旅游产品等辐射范围。加强对东盟地区进口商品货源组织,利用直达内陆地区的铁路班列和空中航线,提供高品质、强时效的物流服务。鼓励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跨境电商,积极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六体系两平台”,完善电商进口商品物流服务。


3.建设跨国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内陆重要枢纽,打造跨国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建立规模优势和成熟模式。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加快冷冻冷藏库、恒温恒湿库等各类设施和冷链分拨配送中心建设,满足自产和进口农畜产品、水产品等冷链物流需求,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生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及城市配送中心等衔接联动,提高物流时效,确保全程不断链。加强冷链物流对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服务支撑,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沿通道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加强冷链技术与标准推广应用。


4.推进大宗商品贸易与物流一体化。依托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百色、凭祥、河池、贺州等资源产地、工业集聚区和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优化大宗商品物流设施布局,重点建设煤炭、金属矿石、原油、钢材、电解铝、粮食、石化、木材、食糖等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加强与铁路、港口衔接。创新大宗商品物流组织模式,发展海铁联运,探索煤炭、粮食等集装箱运输。建设北部湾有色金属矿石交易所,推动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联动运作,延伸产业链。


(三)加快物流业态模式的创新升级


1.探索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加强与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及沿线各省市区、铁路局的合作,共建通道服务运营平台,整合资源建设国际海铁联运与国际铁路联运统一市场,依托平台统一开展货源组织,协同进行运营组织,形成多路径、多方式国际联运发展模式,强化我区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门户和国际供应链物流组织中心地位。深度挖掘东盟与中亚地区之间的物流需求,积极对接中欧班列,探索国际多式联运跨平台运营组织。依托我国对外产能合作与进口贸易发展,加强国际多式联运双向货源组织,提高运营效率与效益。


2.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整合物流、生产、贸易、金融、信用、政务等各类信息资源,协同通道沿线省市区及东盟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统一开放信息平台,对接沿线港口、机场、场站、口岸、铁路企业、航运企业、物流企业、公共服务与监管部门及其他服务相关方管理信息平台,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拓展平台功能,提供增值服务。推进各枢纽场站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鼓励装配物流机器人、自动分拣、智能查验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支持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建设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物流园区等,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3.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升级。围绕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发展航运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与航运企业合作开发船舶融资、船运保险、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产品等业务。借鉴航运金融模式,创新发展面向国际联运的金融服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服务于货主、承运人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供应链提供整体性金融服务,加强物流全过程监管和资金全链条管理。研究设立北部湾供应链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合作。以国际联运提单为载体创新金融服务,探索推动通道沿线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4.加强通道运行的物流技术标准支撑。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联运业务顺畅衔接、高效运行为核心,推广普及物流基础类、通用性装备和技术标准,考虑我区实际,接轨国际标准,协调各方共同建立适用性强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物流服务标准国际合作。重点推进大宗物资储运、跨境电商、快递、冷链等领域物流操作标准和规范应用,加强服务标准融合。支持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逐步推进物流单证标准化、提单化。加强物流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升级换代,推广绿色物流和智能化装备技术。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通道物流与贸易统计数据,完善统计指标,为通道运营决策和运行监测提供先进技术手段。


(四)引领西部陆海新通道价值链提升


1.深化我区与东盟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用,为我区与东盟各国扩大贸易往来、深化产能合作提供更高平台。充分利用东兴、凭祥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凭祥和北海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以及各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发展平台,推动我区与东盟之间的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国际联运通关便利化,落实贸易、物流相关双多边协定,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活力。发掘进出口贸易新增长点,积极拓展口岸功能,支持边境小额贸易转为一般贸易,提升贸易规模与竞争力,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做大做强。


2.推进物流平台对接贸易平台。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物流大通道与贸易大通道的多重功能,推进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融合联动、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对外贸易交流合作平台有效对接,以扩大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为重点,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增量价值。


3.培育物流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要素聚集作用和产业布局引导作用,依托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沿通道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利用便捷高效的物流条件,吸引东部地区产业向通道沿线有序转移,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消费内需升级,积极培育沿线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以物流为支撑的通道经济。依托南宁、柳州等陆港型物流枢纽,发展联运经济和服务当地生产生活。依托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港口型物流枢纽,聚集临港产业和提升航运经济发展水平。依托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百色(龙邦)等陆路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拓展口岸经济。依托南宁、桂林等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临空经济区,培育多元化枢纽经济,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五、重大工程


(一)物流通道畅通工程


提升区内交通网络连通度,构建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为基础、内河航道与航空支线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强化与周边省份路网联系,打通至成渝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实现与重庆运营组织中心高效便捷联通。建设顺畅的出海大通道,完善北部湾港国际航线布局。升级陆路出境通道,加强经边境口岸与越南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与中南半岛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构建以南宁为中心的国内国际货运枢纽,发展面向国内及东盟甚至全球的货运航线。



 (二)现代物流枢纽工程


依托干线铁路和公路、主要港口和机场,加快通道沿线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强化枢纽间交通衔接和运行组织,打造枢纽网络。加强物流枢纽与重要产业聚集区、商贸流通中心、国际贸易口岸等规划与建设衔接,推进空间一体布局、业务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物流枢纽、南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柳州陆港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桂林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东兴和凭祥陆路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等国家物流枢纽,合理布局和有序推进其他物流枢纽建设。



(三)国际多式联运工程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建设,筹建广西平台公司,以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崇左(凭祥)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载体,推进国际多式联运工程。重点推进东盟地区经北部湾港至我国西部地区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工程、中南半岛经凭祥口岸至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铁路联运工程,衔接中欧班列,扩大辐射范围。统筹推进大宗物资海铁联运、冷链物流与集装箱公铁联运、公路甩挂运输等联运工程。推动优化海运和铁路运输品名统一,推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试点铁路箱“下海”政策。



(四)国际贸易提速工程


完善口岸设施设备,拓展口岸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着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通关一体化、国际通关便利化、跨境运输便利化,促进外贸进出口货物快进快出,降低成本,增效提速。优化铁路班列开行线路和港口、机场航线网络,逐步加密班线与班次,为国际贸易提供即时灵活的物流服务。推动物流、贸易、金融等融合发展,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资金及其他经济要素的流动周转速度。



(五)物流服务平台工程


立足我区发展需要和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以现有各类物流、交易平台为基础,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运营平台,建设各类物流服务平台,加强对我区、西部地区及东盟国家物流、贸易、企业等资源的整合。完善既有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市场化运作,建设国际农产品交易、冷链、跨境电商等物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新零售产业,加强与各类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发挥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广西冷链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平台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聚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物流要素,进一步把我区打造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六)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工程


发挥我区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创造物流条件,引领各地沿通道开展产业分工协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跨区域供应链协同,以精准物流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我区及西部地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七)消费升级物流配套服务工程


把握我国消费扩张升级的总体趋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我区产量庞大、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生鲜果蔬、海产品等特色优势商品供给全区及广大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发挥区位优势,搭建东盟地区优质食品、消费品进入我国西部广阔市场的桥梁,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发挥自治区物流业发展厅际联席会议作用,推进规划组织实施,加强区内和跨区域协调工作,深化物流领域对外合作。各市、各部门可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抓紧编制相关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按照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


统筹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对通道物流发展关键领域、重点工程予以适度倾斜,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列入本规划的重大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给予用地指标。积极争取将省际与跨国合作项目纳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扶持范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三)强化项目建设


规划的物流重点工程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各市、各部门要大力推进物流要素资源聚集,加强物流重点工程建设,早日建成发挥枢纽经济效应。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其他有物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城市应加强物流枢纽项目策划和储备,优化基础设施和细化配套政策,提升物流组织效率。


(四)强化评估督导


推动物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管督察。做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切实落实规划责任与实施制度。完善物流统计体系,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监测,研究建立定期评估与考核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各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完善本级考核评价办法与细则。


(五)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渠道,加大对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宣传解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对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意见建议,大力推动我区物流降本增效,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