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保鲜"更要"保安全":高温季火灾与氨泄漏防控手册
夏日持续的"烧烤模式"下,冷链物流进入“超负荷运转”模式,冷库作为生鲜、医药等民生物资的“保鲜堡垒”,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生产、存储、运输全链条的稳定。然而,近年来冷库火灾、氨泄漏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些案例敲响警钟:冷库安全无小事,消防与氨泄漏防控必须“双管齐下”!
冷库消防警示案例
案例一
2023年3月27日,河北省沧州市一废弃冷库在拆除过程中发生火灾,导致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323万元。经火灾事故调查,火灾原因为施工作业人员违规使用气焊切割引燃冷库墙面的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导致火灾。
案例二
2023年12月4日,北京市丰台区志广富庶农产品有限公司内存放蔬菜肉类的冷库起火,过火面积200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三
2021年12月31日,辽宁大连市新长兴市场地下二层冷库发生火灾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调查显示,该事故是由于企业违法建设冷库,违规使用易燃保温材料,违规使用电焊动火作业,造成保温材料着火,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致有关人员窒息遇难。
案例四
2021年1月14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姚家路银座圣洋物流副产品批发市场一停用冷库保温层起火,1名被困人员不幸遇难。经初步查明为施工人员电焊切割冷库设备时不慎引发火灾。
案例五
2020年3月20日,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冷链仓库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经调查,2020年3月,甲快递公司与乙科技公司签订冷库厂房设备改造合同。3月20日,乙科技公司负责人唐某招集临时工吕某(无电焊资质)等四人在甲快递公司厂区内厂房冷藏平台位置处进行施工,因吕某在该处一层对二层平台进行电焊加固施工时引燃堆积在二层的泡沫箱引发火灾。
案例六
2018年6月1日,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好一新商贸城”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人死亡,过火面积51100平方米。起火部位为商贸城负一层冷库3号库,原因为租户朱某某在冷库内私自拉接的照明电源线短路,引燃可燃物蔓延成灾。
火灾危险
01.保温材料易被引燃
冷库保温所使用的材料和管线外层包裹物一般都是可燃的。在施工焊接作业或其他作业用火不慎时,都易发生火灾事故。部分保温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属于可燃物,燃烧速度快,且燃烧时发出大量高温有毒烟气,人吸入后短时间内即可窒息死亡。
02.燃烧猛烈易形成立体火灾
冷库四壁垂直贯通,有烟囱式的空心夹墙;保温层中有沥青、油毡,库内有软木、纤维板、稻壳和塑料等。因此,纵横方向的蔓延速度很快。
03.燃烧隐蔽不宜扑救
冷库保温层起火阴燃时间较长,阴燃火焰在夹墙内,外部不易发现。因为低温,多数冷库内部没有设置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导致冷库内部发生火灾不太容易被及早发现,也无法实现自动灭火。且冷库出入口少,库门及多层冷库的楼梯间都易被火焰封堵,浓烟翻滚下消防救援人员很难向库内或向上进攻。
04.高温有毒气体聚集,有爆炸危险
一般的冷库起火,空气不足,燃烧不充分,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含量较高。部分冷库使用氨作为制冷剂,若管内氨气大量喷出,浓度达到15.7~27.4%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
常见火灾隐患
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
01.建筑耐火等级满足不了规范要求
部分冷库是利用废旧的厂房、库房改建而成;有的直接采用夹芯隔热板和轻钢结构,未进行任何防火处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和整体坍塌。
02.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随着一些新型冷库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实际储藏规模的需要,冷库的建筑规模也在成倍增加,一些装配式冷库的建筑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因没有进行适当的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
03.安全疏散满足不了规范要求
冷库建筑出于保温和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往往将库房、冷间等不同的功能区串联起来,难以满足每个功能区都具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有些食品加工厂直接把冷库设在生产车间内,生产与冷藏混为一体;有些冷库设在地下室内,却没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一旦发生火灾,冷库中的人员和物资很难进行有效的疏散,造成损失和伤亡的扩大。
04.消防设施不足
由于管理者对冷库建筑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尤其是将一些规模不大的装配式冷库简单地作为一个冷藏装置,对其需要设计和配置哪些消防设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概念,造成冷库的消防设施几近空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01.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
冷库的建造、检修、拆除过程中的动火作业会产生高温焊渣,切割火花等明火,如果施工人员未能按照标准规定来进行,这些明火极有可能点燃可燃物。由于冷库内用来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玻璃纤维等材料都具有很强的易燃性,还有一些防水涂料也能挥发出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施工中不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很容易因动火用电发生火灾。
02.电气设备故障
冷库使用的电气设备不在少数。照明灯、冷库电机、传输设备等,都是冷库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使用不当都会引发火灾。此外,部分冷库使用年限过长,电气设备存在绝缘层老化、破裂等问题,电线的老化、设备的短路故障概率较大。
03.不同功能的房间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
部分单位为了让使用空间最大化,随意在冷库内部进行简单分隔,用作办公室、机房等其他用途,分隔的材料往往达不到消防安全标准要求,有些甚至是可燃材料,然而办公场所和配电间内,电器线路较多,用电荷载大,易产生高温甚至火源,设置在隔间内,具有很高的火灾风险。
04.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只图眼前利益,疏于安全防患,安全制度只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一些设备及建筑结构老化、损毁,整改措施却不到位。在冷库的日常运营中,由于现场员工管理不当,如在冷库内吸烟、随意丢弃烟头等行为,也有可能会造成火灾。管理者和员工没有尽到安全工作的责任,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隐患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措施
- 冷库存在的火灾隐患不可小觑,如何加强消防措施尤为重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冷库、低温环境生产场所采用泡沫塑料等可燃材料作墙体内的绝热层时,宜采用不燃绝热材料在每层楼板处做水平防火分隔。
- 严禁冷库与住宿等其他功能区设置在一个防火分区。
- 严禁冷库使用聚氨酯等易燃可燃材料作为保温材料,根据冷库建筑物在生产使用中火灾危险的程度,采取相应耐火等级的建筑结构,设置必要的防火分隔物,为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及物资创造有利条件。
- 要避免点火源的产生,对冷库内所有电器,如照明、通风和各种机械用的电机要有防爆措施,严禁私接乱搭电气线路或电气线路穿越保温材料。
- 严禁未经监管部门备案及未落实现场安全条件和看护措施就动火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动火作业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办理相应手续,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清除附近的可燃物,作业结束后经检查火源彻底熄灭后方可离开。
- 冷库应按标准配齐配全消防自动灭火设施与灭火器具、防毒面具、确保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 必须在冷库明显位置张贴“冷库易发火灾,需严格安全措施”、“冷库动火作业必须落实安全条件”等警示标语。
- 明确冷库的消防安全管理员,明确消防安全巡查检查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将日常防火巡查工作抓实做实,从源头上堵住冷库发全火灾的隐患。
-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对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经常进行防火、灭火和逃生演练,减少事故发生。
氨气泄漏隐患
氨泄漏是氨冷库的一个特殊隐患。一旦发生氨泄漏事件,首当其冲的是火灾。当氨气浓度达到15.5%一27%时遇明火会导致爆炸。而由于氨本身的毒性对人体有害,氨泄漏还会引起抽搐、昏厥,甚至窒息身亡。
造成冷库氨泄漏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包含设备的老化、人员的操作失误、管理的疏忽。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设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阀门老化,轴心松动,使得气密性下降,从而导致氨外泄。冷库内管道焊接处也可能发生老化,产生裂缝,或管道遭腐蚀、法兰老化,造成泄漏。
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造成氨泄漏。工人操作不当,液氨或设备油进入压缩机缸内,引起缸内压力过大,将缸盖顶开发生泄漏事故。工人在堆放货物时堆放不牢,物品结冰硬化后,突然倒塌造成蒸发管破裂,气体泄漏。装卸时,铲车在冷库房内工作,不慎将墙壁上的蒸发管铲断而造成泄漏。压缩机正常运转中,如果工人误将压缩机到冷凝器一段的阀门关闭,这一段管路可能爆裂,造成泄漏。
冷库氨泄漏警示案例
案例一
2013年4月21日20时05分,四川眉山某凤食品厂生猪屠宰场冻库液氨管道封头脱落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22 人急性氨中毒。
案例二
2013年11月28日17时13分,山东威海某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而导致液氨泄漏,造成7人死亡、1人危重、3人重伤、2人轻伤。
案例三
2013年8月31日10时50分许,上海某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510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氨压缩机房操作工在氨调节站进行热氨融霜作业时,严重违规采用热氨融霜方式,导致发生液锤现象,压力瞬间升高,致使存有严重焊接缺陷的单冻机回气集管管帽脱落,造成氨泄漏。
案例四
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吉林某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生产设备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 82亿元。
事故直接原因: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号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二号车间配电室的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逐步蔓延到涉氨制冷设备和输送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产生物理爆炸,导致大量氨气泄漏,加剧了燃烧,最后导致爆炸。
防止液氨制冷系统泄漏安全须知
1、监测。随时用液氨泄漏报警器或氨气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首先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检验可以使用氨气气体探测仪采用先进的进口氨气传感器。
2、报警。根据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警戒。在明确范围内实行管制。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4、禁火。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5、堵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6、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从"保鲜堡垒"到"安全堡垒",冷库的每一度温控都关系着民生底线。当高温仍在持续,当冷链需求不断攀升,让冷库安全意识融入每一次操作、每一处细节,才能真正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与"生命的防线"。